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党委坚持“围绕中心抓党建,抓好党建促发展”的工作理念,突出政治引领,深植党建根基,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、人才培养、社会服务等核心工作深度融合,在服务国家战略、助力自治区发展、提升育人质量的生动实践中,精心培育了“一片丹心映绿园”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学科辨识度的党建品牌,成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鲜红旗帜。
一、品牌内涵
“一片丹心映绿园”党建品牌,凝结着学院党建工作的精神内核与实践追求,以弘扬“忠诚为魂,学科专业为基,育人为本”的理念,促进党建引领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。“一片丹心”,象征党员对党的忠诚与初心;“绿园”,象征绿色家园,更指向学院相关学科守护绿色、创造美好的崇高使命。“一片丹心映绿园”体现的是,在鲜红党旗的引领下,全院师生以赤诚丹心为墨,以学科专业为笔,在广袤的绿色田园间挥洒汗水、施展才华,生动描绘出用“红色引擎”驱动“绿色发展”的壮美画卷。
二、创建目标
“一片丹心映绿园”党建品牌的创建,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运用学科专业知识,凝心聚力,发展绿色植保和园艺栽培,保障农作物绿色生产和果蔬食品安全,做好护绿、兴绿文章,着力培养一批批知农爱农兴农人才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坚实的“园保力量”。
三、特色亮点
“一片丹心映绿园”党建品牌,是学院党建工作创新与学科专业特色深度融合的璀璨结晶。学院党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引领全体师生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以一片赤诚丹心,精准对接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,积极投身服务自治区“两件大事”,助力学校“晋位升级”争创“一流”建设的火热实践中,书写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,实现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“双融双促”。
四、工作做法及取得成效
(一)强化理论武装,党建引领学院发展航向
学院党委始终坚持把稳思想之舵,筑牢信仰之基。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、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、党日活动等多种方式,持续深化理论武装,学思践悟,提升教职工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。着力落实教师党支部“双带头人”队伍建设,压实学生党支部服务管理职责,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、战斗力。例如,2024年8月,学院党委与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党委、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党委,共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乌兰夫纪念馆,开展了缅怀先辈、重温入党誓词的党日活动,加深了学校间党员教师的互动合作,进一步坚定了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和卓越创新能力优秀人才的使命担当。这是学院党委以“忠诚为魂”,党旗映照学院全体师生“一片丹心”的生动写照。

图1 联合党日活动
(二)坚持双融双促,党建赋能教学科研水平提升
学院党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,有力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。近年来,在党建引领下,学科专业建设硕果累累。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、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;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(普通植物病理学)、内蒙古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2门(农业植物病理学、蔬菜栽培学);获批全国教指委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1门(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);获批学校首批微专业1个(植物医学微专业);获批新增本科专业1个(生物农药科学与工程)。教师获得自治区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1项(果树育种学,樊丽等)、二等奖1项(农业植物病理学,赵君等)。
科研创新同样捷报频传。近年来,学院共获批科研项目80余项,获科技奖励10项;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40余篇;获批发明专利20项。学院与中国科学院等顶尖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,协同攻关关键核心技术。这一系列亮眼成绩,正是学院党委以“学科专业为基”,通过党建引领,推动学科专业向更高水平、更深层次发展的有力证明。
(三)坚持立德树人,党建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
学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多措并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。通过专题研讨人才工作、国内外广泛引才,以及创新用人模式,实施企业聘用、校外聘用、短期访问、科研合作、银龄教师聘用等多种模式的人才引用政策措施,汇聚了一支结构优化、素质优良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多元化师资队伍。
学院坚持厚植家国情怀,筑牢育人之魂。将价值引领有机融入专业教学,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,建成课程思政案例库2个,入库105个案例;积极参与编写课程思政教材1门。邀请全国优秀教师走进课堂,言传身教,为学生树立光辉榜样,奠定培育高质量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基础。
学院坚持党建引领科研反哺教学,科研创新育人。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+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屡创佳绩。近三年,累计获得国家级金奖1项、省级金奖2项、银奖5项、铜奖11项。这份沉甸甸的荣誉簿,是师生智慧与汗水浇灌的结晶,更是我院人才培养质量最有力的注脚。

图2 学院师生参加全国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

图3 学院师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内蒙古农业大学校赛
学院坚持党建引领校企融合,实践协同育人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,为研究生和本科生选配经验丰富的行业导师,与企业共建特色课程5门,与内蒙古蒙草公司等龙头企业共建大型实践平台和教学基地16个,学生就业率连年稳居学校前列。
学院更强化内涵发展,培育时代新人。深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,着力培养高质量创新应用型人才。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,提升教学水平。坚持“引进来,走出去”,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,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修。牵头举办国际向日葵大会,积极申报本科生交换项目等,不断拓宽学生国际视野。这正是学院党委以“育人为本”,通过党建引领,在培养知农爱农兴农人才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。
(四)创新服务模式,党建助力乡村振兴
学院党委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,立足自治区实际,创新构建“党建引领、多方协同”的服务模式,与地方政府、企事业单位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,将科技论文写在北疆大地上,共同守护和建设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。依托清水河乡村综合试验站、21个产业服务基地、13个科技小院和1个科技特派员专家团队,近年来,学院组织师生深入田间地头,开展了农业技术指导志愿服务30余次,将先进的园艺植保技术送到农民手中。
学院党委与内蒙古巴彦淖尔五原县气象局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,是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。双方聚焦制约当地设施果蔬产业发展的病虫害绿色防控问题,联合开展技术研究,取得丰硕成果。通过验收并得到转化应用科研项目4项,共同发表科研论文3篇,制定地方标准2个,申请专利1项,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500人次,共同培养本科生24名、研究生8名,并有1名气象局工作人员考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。这一成功实践,生动诠释了“一片丹心映绿园”品牌在服务地方、振兴乡村中的强大生命力,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贡献了智慧和力量。

图4 学院与巴彦淖尔市气象局签署合作协议

图5 植物病理学党支部与五原县气象局签署支部共建协议

图6 五原气象局的工作人员与学生博士工作站做实验

图7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精准服务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“科技助春耕,专家下基层活动”

图8 青春建功内蒙古 志愿服务耀北疆|我院组织学生赴科技园区开展义务修剪果树志愿服务活动

图9 学校“内蒙古达拉特旗沙葱小院”入选全国优秀案例

图10 学生在学院的耕读教育基地劳动实践